启荣信息网移动版

主页 > 健康家居 >

心理建设是一辈子的工程(平行病历)

  那天在ICU看了一位17岁的女患者,她是从6楼摔下的。

  不幸中的万幸,她除了双肺挫伤、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外,其他重要脏器和四肢骨头都安然无恙。不用管床医生介绍,我大概能猜到这个坠楼不是意外。所以,我一是要了解一下患者的躯体病情,二是要与患者聊聊此时此刻的心情。

  管床的刘医生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她平躺在床上,闭着双眼,面部满是擦伤的痕迹。好在都是皮外伤,不会毁容。

  我问患者哪里不舒服。她说:“胸部的束带有些紧,喘气有些疼。感觉左手的小手指骨折了,不能弯,一弯也会疼。”

  我说:“小手指没有骨折,一点也不肿。要真是骨折,会很痛的,你不要担心。知道怎么落地的吗?”

  “不知道,等我醒了就到医院了。”患者静静地说着,没有流露出太大的痛苦。

  我接着问:“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了?”“在读高三。”“在哪个学校?”患者告诉我是在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

  我说:“学习成绩怎么样?”她说:“中等吧。”

  “将来想学什么?不如就当医生吧。”

  患者说:“我的确想学医。我的成绩在600分,想考天津医科大学。”

  我说:“天津医科大学很好,是211、985。”

  “它是211,不是985。”患者接着说,“我想读影像专业,但好多学校没有这个专业。”

  我说:“影像专业很好,即使学校没有这个专业,你可以先考医疗专业的本科,读研究生的时候再选影像专业。我就是学了医疗,毕业分到了放射科。”

  我们都沉浸在高考的话题中。患者接着问:“不知道这次受伤会不会影响体育考试。”

  “不会的,你的这些伤可以完全恢复,不影响日后活动。”

  “那要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身体还没有恢复,能不能开一个证明呢?”

  “当然可以开一个免体证明。”我接着问,“喜欢运动吗?”

  “某些项目还可以。”

  “哪些项目?”

  “短跑。”

  “是100米,还是60米?”

  “我们跑50米。”

  “50米的成绩是多少?”

  “7秒。”

  “很快了。好好治疗,祝你如愿考上喜欢的大学。”

  患者还是一脸的平静。她在17岁就有了我在19岁都不曾有的理智和独立思考,很让人羡慕。

  这些年看到了不少类似这位患者的情况。学业出色的孩子,是家长的骄傲。如果要在智商和情商中二选一的话,选智商的一定占了上风。殊不知,由于荒于情绪管理,不少年轻人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能成为凤毛麟角的人,毕竟是少数,光有才华还不够,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社会上,智商高的人不少,但要是把情绪游刃有余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孩子做不好,许多家长做得就不合格。这位患者有两年的抑郁症病史,之前在节日期间又与父母发生了不愉快,结果发生了这件事。先不说孩子有没有错,最起码父母没有感同身受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去想。

  心理建设是一辈子的工程,可以说从孩子记事就要开始。没有好的心理状态,很难真正学有所成。所以,985也好,211也好,不要成为父母的口头禅。人这一辈子不能只追求在金字塔尖行走,找到合适自己的地方,先要找到心里舒服、能接受的地方。

  心理建设不是不思进取。心理建设做好了,情绪可控力就高了,积极性就产生了。有了积极性,学习、工作就有了主动性,投入其中的效率也就高了。效率高了,好的结果也会伴随而来。有了成就感,自信心也会高涨。自信心一定会带来好情绪。情绪一旦稳定,与情绪相关的疾病也就不治自愈。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所以,在我看来,人要想活得好一些,远离心理带来的各种疾病和意外,首先要学好情绪管理这一课。孩子要学,大人也要学。大人不仅要学,还要给孩子做榜样。

  作为医生,要知道医院这个特殊场所,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纠结。心理问题是躯体疾病的催化剂。不会话聊,不关注患者的整体,不能读懂患者背后故事的医生,永远走不到患者的心里,要与患者共情,想患者之所想,凡事出手前先要在大脑里打个转,看看符合不符合患者的意愿。

  不想再看到这样的花季少女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自己的职业视野里。也希望借助这个病例,让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反思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心理建设,同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向的能量去感染身边的人。

  (作者为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