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带来新的变化”
时间:2024-12-05 10:20 点击:次
冬日的北京,下午是太阳最暖的时候。 下课铃声一响,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从西城区育翔小学阳光校区教学楼里蹦跳着出来,旋即步入操场。记者身旁,该校德育主任谷丰介绍:“虽然这是我们面积最小的一个校区,但学校也在千方百计保障孩子们课间有地方活动。” 自今年秋季学期,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把“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延长的5分钟,对孩子们有没有实际意义?保障孩子们充分的课间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又有哪些举措?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日前表示,课间时间延长,一定要让学生们活跃起来。 回到育翔小学,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北京城区内的校园普遍狭小,如何把有限的空间利用到极致? “刚开始,我们只有篮球区和自由活动区,课间时间一长就发现地方不够用了。”谷丰告诉记者,为了给学生更多选择,学校增设了跳皮筋区、摸高区、乒乓球区,最终形成一个按区域规划的整体操场布局。 课间时间延长了,也总有些孩子喜欢待在教室。“要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我们在教室里放置了拼图、七巧板、魔方以及各种棋类,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玩具箱,让孩子们都能轻松游戏。”谷丰说,“课间15分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变化。” 中学生的课间15分钟什么样?为此,记者又来到了北京市第八中学。 刚刚结束课间操的初二学生周乐知告诉记者,该校的课间操都是由学生选择音乐并进行创编的,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 “学生们都活跃起来了。”北京市第八中学副校长耿晓东还谈到一个细节,“我们刻意把打铃音乐处理得轻快、舒缓,让人听着就减压。铃声时长也由原来22秒调整为33秒,目的是提醒老师别拖堂。” 在北京,有的学校把大课间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有的学校将课间优化调整与跨学科主题实践结合起来,有的学校开设课间音乐厅带着学生们舞动起来。 “在我们学校劳动空间‘德惠园’,各个班都有块儿责任田,完全由学生和劳动教师来管理。”北京潞河中学初中德育主任王雷告诉记者,学生们不仅可以运用课间时间去观察植物生长,还可以对农作物做简单的翻土、浇水。 为了帮助更多中小学做好15分钟课间的组织工作,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还精心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支架”。北京中小学生“一日体能”教学资源项目在开发时,专门聚焦学生课间微运动,开设了系列体育活动。这些项目遵循“无人出局”或“每个人都可以玩”的理念,推出了《弹啊弹》《全身舒展对对碰》等四大场景、26个微运动主题。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坦言,课间微运动利用校园不同地点进行趣味锻炼,适应座位、走廊、操场等多种场景,让学生在课间享受周期性的短暂运动。针对特殊环境和天气情况,他们还将开发适合小场地、风雨天、雾霾天等的室内活动。 一套“组合拳”下来,课间15分钟正在给北京中小学校和学生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记者 董城 通讯员 郭奕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