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荣信息网移动版

主页 > 教育资讯 >

南通大学:站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第一线”

日前,记者走进江苏南通崇天纺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纺织机整齐排列,智能化控制系统精确调控着每个生产环节,棉纱半成品自动输送、细如发丝的纱线有序缠绕。从“织造”走向“智造”,南通大学科研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纺织装备智能化关键技术,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

纺织产业是江苏南通标志性特色产业,也是南通2024年重点打造的16条优势产业链之一。作为传统产业,纺织业面临着向高端化、智能化的创新转型升级。南通大学发挥纺织学科优势,站在社会服务“第一线”,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120余项,有效弥合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断点”。这是南通大学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高校和地方怎样互动融合,才能彼此赋能、协同发展?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介绍,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南通大学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地方产业需求,推进“医学+”“纺织+”等5个学科群建设,先后成立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形成与南通市产业发展对口的专业集群;发起成立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聚焦南通市纺织特色产业,建立高端纺织研究院,因地制宜构筑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

先进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转化中心、船舶海工绿色修造与特种泵工程技术中心……南通大学把共建科研平台作为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批批原创性技术竞相涌现,不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城校一体、亲如一家。2023年10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大学举行“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签约仪式。校地双方围绕合力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合力推动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重点任务开展合作,打造城市与高校命运共同体。

南通大学与南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南通市的产学研项目约四成由南通大学承担;所有县(市、区)人民医院都成为南通大学的附属医院或合作医院;超过六成的中小学校长和三分之二的学科带头人来自南通大学。每年南通大学毕业生有7000多人,其中留在南通就业的就有三分之一。校地双方在深化合作、相互成就中展现出强劲活力。

“立足南通、服务南通。”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表示,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融入地方发展之中,将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才能真正彰显出一所地方大学的价值。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范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