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图书馆:圆孩子们的阅读梦
时间:2024-11-05 12:01 点击:次
阳光融融的下午,北京海淀一所学校的下课铃声响起,走廊里传来急促奔跑的声音,孩子们如涨潮一般涌进学校的微澜图书馆,还书、借书,东挑西选,问这问那,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又快速返回,图书馆回归宁静,等待着下一批孩子的到来。 这是一所专为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就学机会的民办小学。每周一、三、五,是微澜北京20馆开馆的时间,也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日子。他们从中借到了很多喜欢的书,用来填补课外的时光。 在城市中,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们渴望找到自己的生长之地。而微澜图书馆,成了那片滋润他们心灵的沃土,为他们提供知识的养分和精神的寄托。 自动“长出小孩儿”的图书馆 微澜图书馆是由公益机构“北京三知”于2017年发起,通过在打工子女学校以及打工人聚集的社区中建立小型图书馆,为那里的孩子创造积极、开放的知识网络。 微澜图书馆成立之初,项目发起人和执行长左樵担心会不会有孩子过来。驱散这份担心的,是每个图书馆开馆后都会经历排队借书的场面。志愿者们在学校整理图书馆的时候,窗户上已经趴了一溜学生,等到开馆,图书馆门口拿着借阅卡等待借书的队伍排起了一条长龙。 微澜志愿者星晨说过一句话:“真的不用怀疑——只要把图书馆给凑合整起来,就会在书架之间自动长出小孩儿。” 2022年10月12日是微澜北京40馆第一天开馆,共有318个孩子,举着卡、排着队拥过来,排队等待借阅的孩子直接捧着书就读起来,当日外借709册图书;3名馆员,平均每人每分钟要处理3本书的借阅登记,20秒就要完成1本。场面之火爆,可以想象。 让流动儿童享有更多精神食粮 对于这些流动儿童,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放书、借书和看书的地方,更是精神的食粮。然而,面对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微澜图书馆能够直接服务的儿童数量毕竟有限。运营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左樵坦言:“教育类尤其是阅读类项目的筹款是比较难的,它不像救灾或大病类的公益项目很快就能获得巨大的关注和捐款。阅读产生的效果是缓慢的,难以向公众很直观地展示。” 幸运的是,在困境中,2022年,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第八届“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以下简称为“ME创新计划”)给予了资金及时雨,不仅缓解了微澜图书馆的运营压力,更为其扩展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ME创新计划”的支持下,2023年,微澜图书馆得以在更多的城市和打工子女学校开设新馆,也让很多旧馆馆藏图书得到了提升。 从2017年10月在北京设立第一个微澜图书馆开始,在过去的7年多时间里,微澜图书馆从北京走向其他20所城市,开拓过80多所图书馆,累计服务流动人口子女超过11万人,为孩子们提供图书借阅超过150万册次。 “‘ME创新计划’的资助如同及时雨,为微澜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没有‘ME创新计划’的支持,图书馆的发展不会这么快。”左樵如是说。 ME创新资助计划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2015年,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简称“ME创新计划”),旨在关注和支持公益领域的创新实践及社会影响力营造,通过系列活动资助有发展潜力的组织及项目,带动更多机构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 10年来,“ME 创新计划”持续深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社区发展、教育支持、生态文明、健康福祉等关键领域,为创新实践注入强大动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截至目前,ME 创新计划已惠及31个省(区、市)、308个县(区/市)的37.4万人(次)。项目服务群体包括城市外来务工群体、心智障碍群体、留守儿童群体、乡村中小学生群体等。目前,第十届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已经开始申报。 近期,“ME 创新计划”获评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该评选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减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共同组织,旨在从全球的视角关注减贫及乡村发展,通过案例评选及发布,向世界分享成功的减贫模式及创新实践。 数据显示,“ME创新计划”已累计提供超过1亿元资金,带动超过2800家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申报,支持216个公益项目进行创新迭代,推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形成了一套通过支持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实践,以“资金资助+创新支持+影响提升+管理规范+成果推广”的项目实施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模式。 (责任编辑:王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