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科技赋能助残事业 数字之光何以照亮残疾人未来?
时间:2024-12-29 07:36 点击:次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郭天奇)兼具功能性与便捷性的助残E站助力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智能仿生腿让截肢患者自如行走,听障主播团队依靠电商平台实现年收入数十万元……在创新强省浙江,数字之光不断照亮助残之路,科技力量为浙江残疾人事业绘制了一幅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画卷。 图为残疾人使用高科技智能辅具书写毛笔字。吴君毅 摄科技助残 体现“数字平等” 家住杭州的二级肢体残疾人宣普桥,曾想通过“辅具智配”应用场景提前浏览选择想要的辅具,但已60岁的他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难以实现线上操作。 为应对此类问题,浙江杭州打造了操作便捷的助残E站服务平台,赋能基层服务代办、窗口服务通办工作机制的运行。 杭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化改革中,原本是要依托技术手段,将服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在数字平台上“直接握手”,实现服务更便捷更高效。但在现实中,由于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60%的老年人和85%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结构,导致残疾人数字鸿沟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 如今,助残E站服务平台已在杭州推广应用,提升3500余名基层残联专职委员的办事能级,为25万名残疾人带来了数字化便捷服务。 助残E站的出现,展现了浙江在发展科技助残的“快车道”上,也不忘“慢”下脚步,了解残疾人真实需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调整科技助残的模式与方式,实现“数字平等”。 除了助残E站,浙江还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无障碍建设、提升残疾人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共享数字红利。“数字平等”,成为照见浙江助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真正为残疾人带来便利。 图为2024中国·浙江残疾人未来科技运动会比赛现场。图片来源: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公众号智能辅具 拥抱“未来生活” 去年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残疾人火炬手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紧握”火炬“桂冠”,点燃主火炬;下肢瘫痪残疾的阿富汗轮椅篮球运动员阿卜杜勒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下,时隔13年重新尝试行走……高科技智能辅具通过亚残运会舞台惊艳亮相。 如今,这些过去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硬核”高科技,都已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成果也正赋予残疾人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在余杭区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中心可以看到,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新型智能仿生腿,可让截肢患者自如地行走;因视网膜黄斑变性致盲者,能通过佩戴装有人工视网膜视频处理器的眼镜,重见光明…… “以前我都是坐着轮椅抬头看人,现在依靠外骨骼机器人能‘站起来’,还能和人对视,这种感觉真好。”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辅具的脊髓损伤患者大鹏说。充满科技感的智能辅具如同一把把钥匙,为残疾人开启了许多“不可能”的大门。 今年11月,2024中国·浙江残疾人未来科技运动会暨长三角科技助残·辅具创意创新大赛在浙江杭州举行,运动会设置智能仿生腿田径障碍赛、脑控龙舟等项目,展示了残疾人事业与科技创新结合的无限可能。 目前,智能辅具的应用在浙江稳步推进,科技助残成果转化正不断助力残疾人美好生活。以杭州余杭区为例,该区今年发放辅具适配补助58万元,持续推动产品普惠应用,为余杭区残疾人优先免费适配智能仿生假肢5例,安装助听器330例……智能辅具让更多残疾人在科技的助力下拥抱“未来生活”。 图为听障主播正在直播。吴君毅 摄新兴业态 扩宽就业渠道 就业,对于残疾人实现自给自足、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电商、直播、短剧等新兴业态让残疾人就业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位于浙江杭州临平区的遇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听障主播小七姐姐面向镜头,打着手语推销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这种没有吆喝、没有音乐、没有捧哏的直播间独特又充满力量。据悉,该公司80%的员工为听障人士,涵盖主播、助播、场控、中控等岗位。 “我的姐姐、姐夫是听障人士。多年来他们找工作、生活不容易,我都看在眼里。”遇乐CEO娄诚说。 如今,听障人士已经逐渐在电商直播行业发光发热,相较于传统直播达人,听障主播的人均转化率更高,退货率更低,这也证明市场逐渐接纳了这一群体 除了直播带货外,在浙江,微短剧也在成为听障人士就业的新尝试。此前,国内首部听障人士手语古装剧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拍摄,无声片场中的30多名演员均为听障人士。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听障人士看到梦想和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希望通过手语影视作品让大家更加了解和尊重听障群体。”该剧主演刘小源用手语表示。 新兴业态的兴起,让更多残疾人在社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他们的才华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不仅是对残疾人个人价值的肯定,更是浙江助残事业践行平等、包容理念的又一写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