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荣信息网移动版

主页 > 实时新闻 >

3000元包出国打工赚高薪?多名农民工被骗

  检察官提醒勿轻信“你交钱、我包办”“先交钱、后办事”套路

  工人日报记者 卢越

  阅读提示

  网络上发布的“低门槛”“高薪”海外招工信息背后可能暗藏骗局。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被告人以公司海外招工为幌子,骗取329名农民工98.7万元,而该公司自成立起就未实际运营过。

  “多家国企海外项目招工,报名40天左右即可出国”“只需交纳3000元保证金,到达施工地后立即退还”“最低一天400元”……

  这样的“低门槛”“高薪”海外招工信息让人心动。不过,这背后或许隐藏着骗局。记者日前从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被告人以公司招工为幌子在网上编织谎言,而该公司自成立以后就未实际运营,短短几个月内329名农民工被骗。

  “交3000元保证金包办出国”

  苦等数月,齐正(化名)还是没能等来出国务工的消息。2020年2月上旬,他从之前一起工作的老乡处得知,湖北宜昌“路尧建筑劳务公司”(以下简称“路尧公司”)有出国到印度尼西亚的渠道,一天工资400元,出国之前只需给公司缴3000元保证金,就可包办出国手续。

  这个老乡自己就交了保证金,出于信任,之后齐正也和该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并在合同上签字确认后给公司账户转了3000元保证金。和他一起签字交钱的,还有其他6名同乡工人。

  不过,整个过程中齐正并没有见过路尧公司老板辛宇(化名),合同和护照寄到公司后,自己和工友却迟迟没有等来出国务工的消息,保证金和护照也没有退还。齐正给辛宇打电话,对方总是推诿搪塞,到最后就干脆不接电话了。觉得不对劲后,齐正报警。

  经调查,2023年 1月,陷入经济困境的辛宇通过网络发布消息称,自己与多家国企有约定,帮助这些企业招募大量工人去往印度尼西亚的项目施工,工种包括焊工、管工、普工等,“普工最低400元一天,焊工、管工750~800元一天”。

  “这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薪资。”该案办案检察官王莉玲告诉记者,“当时正值过年后,在‘高薪’和迫切的外出务工需求下,许多农民工都主动联系报名交钱。”

  调查发现,辛宇通过发布朋友圈等方式面向全国招募工人,短短7个月时间里以宜昌路尧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名义,收取全国各地329名工人出国务工保证金共计98.7万元。辛宇在没有与上游境外施工方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收取工人的出国务工保证金后,将保证金用于充值游戏、购买轿车、无人机、手机、旅游等,并且全部挥霍一空。

  为何被骗者如此众多

  一起务工骗局,手段并不复杂,为何被骗者如此众多?

  “辛宇通过网络发布信息,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信息一旦发布,基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潜在的被害对象一定是多数人。”王莉玲说,“因此本案也可以认为属于电信网络诈骗。”

  熟人圈子的“口口相传”也让更多务工者中了圈套。王莉玲介绍,工人交了所谓的保证金,就会在各自的老乡群、务工群等圈子里相互介绍,出于对熟人的信任和务工的强烈意愿,众多农民工受骗。

  “在这起案件中,辛宇宣称与自己合作的都是众多大型国企,收款账户留的是公司账户,合同中工种、施工地点等信息都说得很清楚,这也进一步加深了骗局的迷惑性。”王莉玲说。

  该案到底是合同诈骗还是简单的民事违约,成为案件的一个争议点。辛宇到案后称,自己和农民工们签订了代理合同,自己只是没来得及办完手续没能履行,属于违约。

  “合同诈骗和民事纠纷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王莉玲说,“主要结合其事先的经济状况、资金的具体用途、收款后的资金去向等方面综合考虑。”

  检察官通过办案发现,案发前辛宇已债务缠身,先后被多个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收取农民工保证金虽然是通过公司账户,但到款后便立马全部转入个人账户,并用于购买大宗物品,高额消费。通过调取电子数据发现,辛宇手机里除了通过微信发了一些招工信息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和他人联络办理所谓的出国务工手续,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

  最终,法院经审理全部认可了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罪名及提出的量刑建议,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辛宇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6万元。

  骗局中多方面存在破绽

  低门槛、国外工作、高薪……类似的出国务工骗局,近年来屡次被曝光。2023年5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出国务工型诈骗案宣判,该案中,李某波以低门槛、高工资、高待遇为诱饵,吸引想要出国务工的劳动者,谎称只需提供身份证和护照,公司负责背景包装,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诈骗260余名被害人钱款近千万元。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潘洪梅表示,这类诈骗案有几个特点:一是大多通过网络实施,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二是营造一种公司资质很正规的表象;三是几乎都是短线犯罪,一般在办理时限到期后,被害人产生怀疑开始询问时,犯罪嫌疑人就已逃之夭夭。

  这些精心编织的骗局,是否真的毫无破绽?

  记者梳理类似案件发现,涉案公司并不具备海外劳务派遣的相关资质,也拿不出所谓的与海外合作公司签订的合法合同。以辛宇案为例,在公司运营、代理人资质、合同内容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漏洞。

  辛宇打着公司的幌子施骗,但实际上,路尧公司自2019年成立后至案发,一直没有实际开展相关业务。辛宇本人也因民事借款纠纷,先后4次被山东、广东等地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但是,被骗的农民工中几乎没有人去核实过这家公司是否正常运营。”王莉玲指出。

  从双方签订的合同来看,也有不规范之处。辛宇和每名工人签订的合同名称为“出国施工劳动合同”,但是辛宇方实际并不是用工单位,其合同性质属于代办出国事宜的“委托代理合同”。

  “此类案件中诈骗手段并不复杂,但利用的就是‘高薪’的吸引力和务工者找工作的急迫心理。”王莉玲提醒务工者,求职时一定要认准正规的、有经营资质的公司,对网络发布的海外务工信息提高警惕,尤其不要轻信“你交钱、我包办”“先交钱、后办事”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