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目研磨,海底捞“浓浓浓菌汤锅”开启浓醇冬日
时间:2024-11-21 18:00 点击:次
立冬之后,天气转凉,热腾腾的火锅成为餐桌宠儿,入冬仪式感从一顿火锅开始。近日,海底捞推出冬季6大新品,由采用“300目研磨”方式的“浓浓浓菌汤锅”暖心领衔,甄选地理标志温补涮品,优选产地好食材制作的全新饮品,搭配冬天雪人甜品,尽享冬日味蕾大餐。 海底捞推出2024年冬季6大新品 据悉,冬季新品锅底“浓浓浓菌汤锅”正式上线前,在9月20日-10月19日的180家门店进行试销 ,累计销量近20万份。海底捞产品研发负责人表示,“新锅底运用全新物理研磨工艺,味道更浓郁醇厚,食客整体反馈都很不错,特别在天气冷的北方地区销量更为突出,初步测算正式上线一个月内销量将突破百万锅。” 300目超细粉碎研磨浓浓浓菌汤锅,餐饮行业实现应用创新 驱寒又暖身的滋补好汤,绝对是冬日里的“回血神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海底捞应用“超细粉碎研磨”全新工艺升级菌汤锅底,让一锅浓香好汤端上冬日餐桌。 区别于市面上将菌菇泡水后再熬煮的传统工艺 ,海底捞将精选的五款黄金搭配菌菇进行两步研磨,充分粉碎至300-400目的微细颗粒(目数是筛子的计量单位,咖啡粉常规是20目),磨得越细,越能释放菌菇的蛋白和其自身风味成分,熬煮时更能充分激发菌菇香味,造就丝滑浓郁的鲜美滋味。汤里大量微小的菌菇纤维更容易粘附在食材上,涮煮蔬菜、肉卷、豆面等菜品口感更加饱满丰富。 据了解,研磨工艺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茶叶等领域,此次海底捞跨界引入300目研磨,是对火锅食材风味的创新探索,让食材的每一滴精华都融入锅底汤汁,带来更极致的味蕾体验。 慢火熬足60分钟的“浓浓浓菌汤锅”亮相海底捞1300多家门店 除研磨工艺创新外,这一锅好汤也离不开菌菇“黄金配比”研发中付出的苦工。每一种菌菇都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如何让多重滋味相互融合,形成整体性的完美才是汤底的关键。为此,海底捞研发人员在历时一年的研发测试中,历经152次配方调整,以及157次口味品鉴,才从12种菌菇中筛选出5种,成为最终的锅底配方,云南楚雄的野生黑牛肝菌增香,鹿茸菇提鲜,姬松茸提色补味,香菇和茶树菇则突出自然醇香。搭配三段式熬煮工艺,慢火熬足60分钟,避免长时间熬煮使菌菇鲜味和香味损失,最大程度保留菌菇的自然鲜香。 6大新品带来天南地北好食材,海底捞地理标志产品再升级 有一锅鲜香的好浓汤,营养丰富的温补食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冬日饭搭子。海底捞甄选全国优秀产地,上新多款地理标志产品,为消费者继续带来温补养生的美味盛宴。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提起御寒补身,羊肉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美味代表。海底捞首次上新内蒙山羊肉,选用来自赤峰的地理标志产品“内蒙罕山白绒山羊”。赤峰山羊都在山地丘陵中孕育成长,肉质弹韧、越嚼越香。而另一款新品羊肉,则是“黄土高原滩羊肉卷”。虽然滩羊一年只产一胎,海底捞也只精选12个月以内的小羔羊,确保肉质细嫩、奶香十足。一款口感香嫩、一款口感劲道,让每位羊肉爱好者都能找到所爱。 冬季新品“内蒙罕山白绒山羊”等 此外,海底捞上新涮品“云南文山红甸乡山药”,文山作为已有400多年山药种植历史的特色产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悠久的种植历史而闻名,山药煮后口感软糯、绵密,也是冬日里不可多得的温补佳品。饮品“冰爽葡萄柠檬茶”特添加吉林长白山冰葡萄,中国自主培育而成,每年北冰红葡萄成熟后,要等到气温降到零下8度以下,果农才会趁冻采收,让风雪吹干水分后的葡萄果香更浓郁。奶呼呼豆乳发烧友必吃的“雪人豆乳蛋糕”,也都凭借有颜有料,深受甜品爱好者的喜爱。 付航推荐一口浓汤开启Passion冬日,1000余家门店外摆“免费喝汤车” 海底捞门店为迎接冬季上新,全国超千家门店设立外摆试吃车,邀请来往食客一起品味菌汤,以前所未有的“千店菌汤尝鲜”活动,掀起了一波嗅觉、视觉、味蕾的多重感官盛宴。让不少食客都从这一口浓汤吃到了冬天第一顿火锅,有些消费者直言,“香迷糊了,在几十米外闻着香味就来了!”。 此外,海底捞更是重磅官宣《喜剧之王单口季》年度总冠军“付航”,成为本次海底捞冬季新品推荐官。付航带头喊话网友品尝“浓浓浓菌汤锅”,让不少网友评论笑称,“只有懂火锅的朋友才知道里面门道有多深!冬季吃火锅太Passion了。”在北京海底捞火锅牡丹园门店就餐体验的刘先生评价道:“冬天能喝上一碗好浓汤实在太及时了,北京正式供暖,来涮火锅、几碗汤下肚身子就暖和了,新品汤底风味很足,涮煮也够味,朋友们都挺喜欢的。” “浓浓浓菌汤锅”免费试饮 海底捞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产品委员会主任宋青表示:“海底捞本次冬季上新,继续为消费者严选产地好食材,在满足消费者时令进补所需的同时,也希望能在寒冷冬季,用美食传递温暖与幸福。此次‘浓浓浓菌汤锅’应用了全新研磨工艺,未来我们在新品的研发方面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充满惊喜感的好产品。” (责任编辑:张紫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