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荣信息网移动版

主页 > 汽车资讯 >

《普惠金融前沿课》储藏的思虑

原标题:《普惠金融前沿课》蕴藏的思考

  普惠金融在金融领域是一个既悠久、又新颖的概念。在绝大多数经济体中,信贷业务更多是以信贷对象的特征进行划分,例如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公司、同业、机构业务以及信用卡、按揭、消费贷款等,而以金额大小和群体多寡来定义的贷款分类方式,即便在当前全球金融业中也属鲜见,普惠金融的定义广泛进入中国的金融语境,其实是最近10年的事情。基于上述原因,写好普惠金融这一主题,不仅需要有历史的视角,也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有理论的高度,也要有实践的论证,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中国,更要广博地看到全球。把这个主题说清说透,对作者团队毋庸置疑是一个挑战。相比于近年来市场上诸多关于普惠金融主题的图书,《普惠金融前沿课》一书让人眼前一亮。

《普惠金融前沿课》储藏的思虑

  这部书紧密围绕“普惠金融”这一主题,从理论与政策、实践与前沿、技术与保障三个维度进行了介绍,共12个具体主题,这些主题不仅有业务的探讨,还聚焦了当前新形势之下的金融政策,不仅有对金融制度的宏观概括,也包含了普惠金融业务的技术细节,可以说对普惠金融的业务逻辑和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勾勒,无论是大众读者,还是金融从业人员,都能够从这些主题中有所收获。

  作为读者,通读全书之后,我认为本书和市面上同主题的其他著作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者阵容丰富。本书是集体作品,作者成员包括金融科技行业管理人员、中国银行业协会成员、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从业人员、市场化机构普惠金融管理人员、国际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等,相比于单一的作者构成,更加多元的专业协作团队为本书的主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切入点,也避免了视角和观点的单一性带来的客观性缺失,在确保知识浓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图书的可读性。

  第二,风格严谨扎实。普惠金融虽然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主题,但是当前市场诸多关于普惠金融的书或局限于表面化的科普介绍,或是琐碎案例的堆砌,理论高度不高,实践提炼不够,思考拓展不够,读起来味同嚼蜡,虽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但内容乏善可陈。本书在篇幅上并不冗长厚重,12篇文章每篇都有深入的分析,充分运用了数据、案例、模型等素材,围绕普惠金融主题开展了翔实地分析,有观点、有判断,每读一篇就有一篇的收获,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作者下的苦功。

  第三,紧密结合实际。普惠金融的定义和范畴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金融领域的现实反映,是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必然要求。本书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普惠金融是体现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落脚点”,“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将普惠金融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能够放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站位,以及对普惠金融这一主题背后社会经济逻辑的深刻理解。上述这些原因让本书变得与众不同,也让其在琳琅满目的相关著作中脱颖而出。

  作为读者,同时也是金融从业者,对于普惠金融这个主题并不陌生。普惠的本质是让金融资源能够润泽单个需求不高、但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从服务的对象看,对企业而言,普惠更多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常小于1000万,对个人而言,普惠更多是支持个体工商户,以及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在传统金融框架下,这些普惠客户本身不构成一个特征群体,因为他们的异质性非常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即使到现在,大部分经济体并没有如中国一样将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口径。但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3月,“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普惠金融进一步成为热点话题。同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对金融机构如何提供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普惠金融将迎来提质拓量的新阶段。

  当然,普惠金融的发展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如何能够准确识别普惠客户的金融需求?如何能够甄别具有信贷能力的普惠客户?如何能够在信贷效率和信贷安全之间做好平衡?如何能够在普惠金融拓面增量的过程中控制好不良率?如何能够防控不法中介等外部因素对普惠政策传导的影响?如何能够更好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持续完善普惠金融市场,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考,都呼唤着更前沿的理论和更坚实的实践进行支撑。

  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一部分问题,也给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读者留下了一部分问题。对于每一个愿意了解普惠金融内在逻辑、愿意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宏伟叙事、愿意认真思考金融世界深刻问题的人而言,打开这本书,都会有所收获。

  (作者辛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业务经理、高级经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