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荣信息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 >

几多老年人,渴想“闪婚老伴是朱门”

一名父老手持鞭子年夜声训戒,两位女性畏惧地站在祠堂正中央,围了一圈的“家人”则不敢吭声。

在间隔横店市中间十多千米外,领有百年汗青的祠堂上演着这一幕。中老年短剧的爆火冲破了这里的安好,祠堂的客人说,这两个月每一隔三五天城市有剧组来这里拍戏。

出工了,十多位演员走了进去,多为中老年服装。女主角邬倩此次松了口吻,“90后”的她终究不消再饰演60多岁的老妇。饰演40多岁的年夜姐对她而言难度不年夜,脚色也切近她糊口中的抽象。然而另外一位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最为年长的演员井璐说,此次拍戏“被吓一跳”,没想到要演70多岁的白叟,“实在我本年49岁”。

卸妆之后,年夜部门演员解脱了“老态”,相反,年青脸孔占多数。如许的反差,愈来愈多泛起在横店,由于短剧正在涌向中老年,最抢手的中老年脚色是农夫、保安、保母、保洁、快递员以及“收褴褛的”。短剧再也不充溢着帅气的霸总以及仙颜的女主,长患上“着急”的演员成为香饽饽,长患上不那末粗劣的演员身价水长船高。

本年8月,短剧这把火真正“烧”到了老年人群中。来自屯子的女主与瞒哄身份的总裁相亲后第一壁就决议成婚,霸总为屯子妻子撑腰经验可爱儿媳以及哥嫂⋯⋯本来只有年青人爱望的闪婚霸总题材,产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后,迅速出圈。

自往年起,短剧成为最赚钱的赛道,有着“一周拍完,8天收进过亿,10天暴富”的说法。然而,本年很多人赔本登场,市场归回感性。但让人不测的是,短剧市场迎来一波中老年题材的井喷,以老年人婚姻、家庭、事业搏斗等为主题的短剧,正成为新的“流量暗码”。

当短剧突入中老年糊口,并带来庞大流量,这象征着“寒饭正被炒暖”,仍是“蛋糕正在做年夜”?短剧行业的人来不迭想清晰谜底,当下最要紧的是绝快“上车”,捉住“斜阳红”的流量。

几多老年人,渴想“闪婚老伴是朱门”

浙江横店,邬倩(右二)在一部短剧的拍摄现场。拍照/本刊记者孟倩

短剧再也不是“年青人说了算”

一个月的时间里,邬倩已经经接连拍摄了三部中老年短剧。她笑称,“在拍摄中老年短剧的路上一往不复返”。

邬倩实际上是被动“进局”的。从20多岁出道就演妈妈,到了30多岁起头演老年人,不少中老年短剧的脚色适宜她。7月份以来,很多中老年题材的脚本找过来。邬倩一起头只是想在闲暇时间找点事做。短剧拍摄时间短,效率高,一部剧去去只要要三五天。

8月,《闪婚老伴是朱门》这部短剧令邬倩爆火,这部剧讲述了中老年人闪婚的恋爱故事,在老套且土味的剧情下,仁慈标致的女主迅速出圈。“我演了十年的片子以及电视剧,第一次被瞥见。”邬倩说,她在短视频平台的账号不竭涨粉,怙恃及身旁朋侪都刷到了这部剧,天天有上百个互助方找过来,她的片酬也比此前有所提高。

“闪婚题材的破圈,起首是这部剧具有了短剧逻辑,有爽感以及高密度的信息;再就是题材身分,闪婚已经经火了三年了,从2022年番茄最爆的网文,到2023年、2024年短剧排名第一的暖词,实在都是闪婚,这就是全平易近都喜好的内容模子;别的,服化道、选角、灯光、场景,在年夜家可以接受的审美范围内。”建造方听花岛卖力人认为,这是用户群可以或许从二十多岁笼盖到五六十岁的缘由。

“在短剧中我仍是以显现中年女性的美为主。当女主坐在路边摊前,给男主缝衣服,男主有了心动的感受,这就是中年人的爱情,不是激情的,而是细水长流的。”邬倩对剧中这一细节印象颇深。

“婚姻可怜福的中老年女性可能在这部剧中找到了未实现的胡想,她们但愿仳离后也能够平稳幸福。30岁之后的人很必要望这类‘无论甚么年数都仍然被爱着’的故事。”此次爆火对邬倩来讲,是一个不测的收成。

传统影视行业身世的她,此前并无想过由于一部短剧火起来,对短剧的价值也没有太高的等待。但她意想到,在这部爆款短剧中,输入了一种情绪,安慰了一部门中老年群体。

上述建造方卖力人回想,准备中老年短剧始于本年春节时代。此前公司做了不少典范的都市偶像题材短剧,都是给年青人望的,次要付费群体是30岁摆布的年青人。春节后,公司发明短剧的次要付费人群产生了变革,40—60岁的中老年男性成为了次要的付用度户群体。他们意想到,这是市场产生的一个变革。

眼下,知足这类需求的剧组,愈来愈多扎堆在横店的拍摄现场。在横店半傍山小区综合楼改建的青芒果片场里,四个短剧剧组正在热气腾腾地拍摄着,此中就有两个老年短剧剧组,年长的白叟才是镜头的中间。

这栋年夜楼一共有6层,散布着16个分歧的小型场景,可以或许知足剧组的多种拍摄需求。片场卖力人王一明说,比来,4层具备年月感的家庭居室预订爆满。7月中旬,王一明在4层遇到了一名老乡,本是个年青小帅哥,当天却满头鹤发,饰演着五六十岁的白叟。自当时起,他意想到老年短剧火了:4层几近每天都有如许的剧组,拍摄的戏份年月从20世纪90年月到本世纪初,以屯子题材占多数,很多主角都是中老年。

王一明比来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先容符合的演员给中老年短剧剧组。“昨天夜里我方才把一个朋侪的简历推到一个闪婚题材的剧组里,这个朋侪年数不年夜,但挺‘显老’。上一次推荐给他一个农夫工脚色,是男二,剧爆了。实际题材的剧情片忽然多了起来,短剧愈来愈接地气。”

愈来愈多的年青演员起头“变老”。年青演员许梦佳本年27岁,刚在一部静止题材的短剧中扮演了一位45岁的过气静止员。“00后”演员傅伯霖往年刚结业,第一次归纳了中年男性反派,比来接到的脚本有很多都是中老年短剧。对年青人而言,可以或许扮演分歧春秋段的脚色,无疑可以拓宽戏路,有利于职业成长。

就连从业已经有十四年的老江湖,也对准了这一赛道。王权此前在传统影视行业建造时装戏较多,从2021年起头做起了男频短剧,“但几近每一部戏都差未几,无非就是拍桌子、扇巴掌以及下跪”。本年起,王权起头在内容上测验考试多元化,拍摄中老年短剧和各种剧情片。他坦言,之前拍短剧没甚么讲求,能让用户“爽”就行,但中老年短剧更必要讲求情感的公道性,“之前去去一碰头就扇一巴掌,如今必要一点点叠加情感,逐渐有逻辑”。

首都师范年夜学文学院副传授杨慧则对中老年短剧的突起绝不不测。她认为,互联网突起后,影视作品某种意义上是由“年青人说了算”,这象征着中老年的需求只被有限地知足。而借助短视频平台,经由过程算法逻辑,短剧只要要服务某一类人群就可以泛起爆款,如许就会催生细分赛道。最关头的是,短剧出产本钱低,可以或许归本以及赚钱。

这也象征着相较于投资体量较年夜、建造门坎愈来愈高的长剧,短剧给了很多人新的机会。

投资人想一下投十部

在横店,有投资者正在分秒必争挤入这条赛道,恐怕这波潮水很快曩昔。

今朝在青岛拍戏的王权已经经接管到很多投资人抛过来的橄榄枝,这内里有此前熟悉的投资人,也有新进局的投资人。“有个投资人想找我签十部,年夜家一望数据,都以为赚钱,就想着连成一气。”

王权奉告《中国新闻周刊》,相较于男频题材,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挂威亚,还必要年夜规模群演,这类中老年题材一般就只要要老两口以及后代,从本钱下去说很省钱。战神题材可能均匀上去一部剧的本钱必要15万元,但中老年题材可能只需七八万元就够了。

在王权的认知中,拍摄中老年题材短剧是个很稳当的“赛道”,小投资高归报,还找到了精准的付费人群。

几多老年人,渴想“闪婚老伴是朱门”

图为《闪婚老伴是朱门》海报。

听花岛提供的数据显示,《闪婚老伴是朱门》在小法式投流付费的用户画像中,有60%到70%是男性,春秋次要在41岁到50岁之间,50岁以上也有很多。而抖音端原生剧院号用户画像,则以31岁到40岁用户为主,占比34%,41岁到50岁春秋层的用户占比21%,整体来讲,付费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这是个蓝海,我以及横店的中老年人谈天,家长里短、各种八卦都是他们想望的工具。”王权认为,中老年人有钱有闲,望短剧就以及年青人望片子同样,消费的都是情感。

可是进局短剧行业一年多,短剧公司卖力人于航感觉到了行业的“卷”。“不少做长剧的公司入来后,现实是抓不到爽点也赚不到钱,就退进来了。”他总结出一些纪律,像中老年短剧,起头泛起了几类受接待的题材:谈爱情是一种倾向于女频的题材,女性被欺侮打压再反抗也是一种题材;另有以男性为视角的题材,比方从屯子入城后,被望不起、被欺侮,终极各类反转。

这些题材都有可能吸引老年人付费,可是老年人违心为短剧付费第一次,是否可以或许付费第二次?又能延续付费多久?

于航提到,实在流量对建造方来讲不首要,不少年青人望到这个剧,过来“送两朵小花”,或者者踩两脚,但都不会付费,这并无意义,“首要的是赚了几多钱”。

短剧发生收益的模式次要有两种,一种是付费模式,另外一种是收费模式。由于老年人的旁观渠道比力繁多,其实不领会收费渠道,以是中老年短剧也发生了近年轻人短剧相对于更多的付费,但不少年青人不肯意为短剧付费。

“整个付费市场的年夜盘也在下滑,之前一天的总充值量是五六万万元,如今只有两三万万元。”于航说,这象征着竞争加倍剧烈。以投流为例,之前是凭据脚本评级肯定投流的根基量,如许也有归报的预期,可是如今依照成片品质评级肯定投流的根基量,脚本再好,建造欠好也没用。

中老年短剧会不会爆火之后,又马上“扑街”?

“往年短剧火起来的时辰,不少人都是无脑拍,暖钱入来是毫有方向的,就以及下饺子同样,下完了都烂了。不少人不是卷内容,是卷拍摄装备,致使最初投资年夜归报小。另有瞎拍的,脚本随意写写,若是是70集的戏,拍到后面二三十集必要付费的时辰,前面就无论掉臂了,无所谓黑白。但如今不行,行业的总体品质都提高了。”王权说,如今资源方也有规模了,有不少都因此亿元为单元,让年夜家勇于测验考试,不怕“扑街”。

天桥短剧公司则对年夜手笔投进持守旧立场,其联合开创人娴静回想,公司在中老年短剧赛道上做了十多部,以代驾为题材的剧就有三四部,这类“立异”去去是编剧小步试错跑进去的,其实不是年夜家望到的“横空出生避世”的爆款。

“你是赌一把年夜的,仍是将一把年夜的换成几把小的逐步往做?我建议逐步往做。”娴静对中老年短剧的果断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望过好坏片子,对建造程度要求不会过高,但对共情才能要求很高,“内容年夜于建造”。

几多老年人,渴想“闪婚老伴是朱门”

《闪婚老伴是朱门》(左)、《闪婚老伴独宠我》剧照。

老年人上瘾怎样办?

在日本糊口的华人张琳比来接到了遥在海内的父亲的乞助德律风。

本年75岁的白叟发明,本身无心之中在两个月内花了9000元望短剧。最起头被推送短剧的时辰,是一两元一集,前面愈来愈贵,有的要三四十元一集,人不知;鬼不觉间就花进来近一万元。

张琳的父亲向她提到这件事的时辰,后悔不已经。自打生病后,他为了丁宁时间才望上短剧。“那些家庭纠纷、狗血故事始终推送给他,他望过就忘了,也不知道怎样花了这么多钱,更不知道免费尺度。”张琳认为,这是在引诱坑骗白叟,老年人很容易堕入短剧的陷阱,她不知道该怎样追归这些钱。

眼下是中老年短剧火爆的窗口期。海内挪动年夜数据公司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QuestMobile)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老年短剧市场有多是一个规模体量较年夜的市场。今朝,中国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规模到达3.2亿人,全网浸透率到达26.5%。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这部门人群的均匀互联网使历时间到达了135.4小时,同比增加了5.2%。刷短视频、望短剧以及直播成为他们的文娱方法之一。

更为首要的是这些人群有庞大的情绪需求,更必要高品质的伴随以及精力层面的支持。

然而,犹如张琳的父亲同样被“围猎”的白叟并不是个例。此前有多家媒体报导过中老年对短剧付费成瘾和短剧平台主动扣费等问题。有业内助士阐发,中老年群体可支配收进近年轻人相对于更高,而且文娱方法、消费方法相对于较少,没有年青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最基础的是,中老年人的伴随需求很高,不少老年人在糊口中很寂寞,情感的知足对他们来讲很是首要。是以,一旦发明这类文娱方法,就很容易没有控制。

“我妈常常几百块地花进来,就是望那些‘百亿令媛’‘返来复仇’的内容,有时辰我会登录她的账号,望她费钱花太多就说她几句。”来自广东的王慧在国庆假期中帮妈妈锁定了一个剧院,买了会员,一年内均可以避免费,“让她别换其余小法式望了”。

杨慧将老年人上瘾的效果形容为“非业余主义的成功”。在短视频平台上,由于门坎较低,年夜家可以入行多样的测验考试以及试探,对短剧的非业余有很强的包涵性,即使建造相对于粗拙,逻辑不强,这类“非业余”也会运转至关一段时间。

“这对老年人来讲,有极强的吸引力,只需接受短剧的设定,把情感交给我,接上去的旁观就会比力利落索性以及开心。”杨慧谈道,这就是在卖情感,会有老年人买单。

令杨慧担忧的是,不竭地反转剧情,只需爽就足矣,让创作者无须挂念过量。“轻巧化解退休糊口的问题,好比面临保健品诈骗全身而退,略带爽感以及公理感地惩治了罪犯,这是一种只寻求情绪快感的贸易模式,一边在显现实际问题,一边又简略粗鲁地解决”。她指出,终极的效果就是很难深入地反映实际问题。

“三分钟一个钩子,三分钟一个翻转,怎样可能讲述一个完备的故事?”一名从业者奉告《中国新闻周刊》,做中老年短剧,就像在卖面膜,年夜家必要美白面膜,就推出一款美白面膜。他们喜好甚么成果的产物,就给他们便可,终极敷下面膜感受到美了、开心了就够了。

“咱们将短剧界说为影视行业的新形态,对照网文的成长,一起头有声响责怪网文是爽文,但网文成长这么多年仍然有市场,并可以或许发生很壮大的IP,这证实好的内容是可以穿梭时间周期的,当短剧愈来愈精品化,也能成长出壮大的IP时,就能够发生长尾效应。”麦芽相干卖力人对中老年短剧当前的商品属性认知很清楚,但他暗示,在流量平台上这是必经之路。乃至可以说,内容盈利的期间才方才起头,在起量的阶段,第一步是安身于用户,做年夜市场,第二步则是洞悉需求,观照以及归应实际。

本年两会时代,天下政协委员、北京年夜学中文系传授张颐武在提案中存眷到,微短剧在海内市场遭到追捧,出品数目很年夜。他认为这既是行业的风口,也对公家有首要影响。张颐武认为,要入一步完美相干治理机制,增强羁系。“如今针对微短剧的行业治理,可创建专门机构,健全关于工业等方面的治理机制。”

听花岛相干卖力人则提到,怎么才算成瘾,没有肯定的尺度。有无可能在机制下来解决问题?就像游戏同样,可以在投流端做一些设计,好比节制消费者的消费数额、消费时间等。

“我曾经以及学术界的朋侪讨论,咱们的文明消费过于夸大服务乃至讨好年青人。老年人退休后时间丰裕,面对的消费选择未几,不管从社会成长仍是从文明工业成长而言,他们是一个容易被疏忽的群体。”杨慧说,存眷老年人的文明需求很难得,但亟须增强指导,不克不及以“爽”为独一导向。

发于2024.10.14总第115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题目:短剧“拿捏”老年人?

记者:孟倩

编纂:闵杰